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改革

  • 2015-03-09 15:09:11
  • 阅读:9948
  • 安庆市文化馆

来源:中国文化报

胡劲军

基层文化是文化全局工作的重要基础。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接与落实上海市委年度1号重大调研课题,对于上海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来说,至关重要的是用改革力推上海基层文化建设,形成基础更加扎实、布局更加均衡、结构更加优化、内涵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便捷的新格局。

一、用改革思维丰富基层文化内涵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首先必须从改革思维出发,弄清基层文化的内涵。随着文化发展主客观环境、背景及形势任务的变化,基层文化无论从概念到属性、从外延到内涵、从硬件到软件、从载体到布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文化不仅空间大大拓展了,而且功能更加宽泛,内涵也更为丰富了。这主要体现为四个建设:

一是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采用市里出一点、区县出一点和街镇出一点的办法,相继建设了一批环境一流、功能一流、硬件一流、保障一流、服务一流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特别是世博会中国馆向中华艺术宫的转型,将上海城市文化设施建设能级带入了全球视野。这些文化设施的建成和使用,使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成为了可能。但用市民文化需求发展的眼光来看,上海文化设施建设在总量上仍有上升空间,在布局上仍需进一步均衡,在区域上仍有待拾遗补缺,在软件配备上仍需优化,在管理机制上仍需探索与完善。

二是功能建设。有了良好的设施,还须有良好的功能配置。上海文化设施功能建设在全国是一流的。上海一直致力于设施的功能打造,坚持文化设施建设与功能建设同步规划、一体统筹,在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功能设计与拓展。在已建成和使用的文化设施中,普遍配备了学习求知功能、怡情休闲功能、业务咨询功能、培训辅导功能、政策解读功能、联谊交流功能、心理矫治功能及面对特殊群体的特需服务功能等。这些功能的设置,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了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因而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但也要看到,在功能建设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设施功能相对单一、有的设施功能配置滞后、有的设施功能弱化或异化等问题,将文化设施用于出租、挪作他用和长期空闲,在一些区县,特别是乡镇、居委(村)已非个别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三是内容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内容建设是核心所在。内容建设最重要的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列主义指导地位和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体现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关注各方面人需求、避免一锅煮和一招鲜、防止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的要求。基层文化建设成效如何,最根本的是将内容建设符合百姓需求作为检验标准,上海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接地气、起点高、亮点多、正能量足,而且内容建设的顶层设计精细人文、内容生产主体优质、内容供给方式多元、内容监管手段规范;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好生产与供给、自给与他给,尤其是供给主体与社会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供给,而上海社会主体进入文化内容生产与供给的门已经打开,问题在于如何留足门缝、调节门槛、规范流程、形成机制。

四是队伍建设。基层文化建设不仅要有足够的财力、相应的物力,还要有健全的队伍。上海基层文化队伍,是一支有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队伍。依靠这支队伍,上海覆盖广泛的各类文化设施和场地的开放得到了有效保障,各类群体的经常性文化需求得到了有效供给,以市民文化节为标志的各类文化活动活跃于城市乡村,以文化进地铁、进商圈、进街头、进社区等为重点的文化氛围得到了广泛营造。基层文化建设,改革是动力,人才是根本。上海基层文化队伍与基层文化建设新目标新要求,既有总体相适应的一面,又存在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知识退化等不相适应的一面,应立足于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通过文教融合等举措,更加重视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这是上海基层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用改革方式确定基层文化取向

不同历史时期基层文化做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与深化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相适应,当前基层文化主要应从以文导人、化人、悦人和泽人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文导人。最为重要的是推动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全社会核心价值引领,这是基层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上海在全市5970家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5000家文化市场场所,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引导活动,编发和向市民推荐《市民文化读本》。在各级各类美术、演艺等机构中,大力推动以凸显核心价值内容为重点的小剧(节)目主题创作,利用百姓身边人、身边事集中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向市民持续进行展览、展演和展示,让核心价值观在市民头脑中打上深深烙印。在非遗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弘扬中,着力挖掘核心价值元素,凝炼核心价值精华,让市民在自觉传承传统文化中提升境界、修养身心,秉持真善美。在文化进地铁、进绿地、进商圈、进机场等项目中,大力推介和融入核心价值元素,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中的引领和放大效应。

二是以文化人。最为核心的是向百姓提供供需对接的精神文化产品,这是政府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职责。开展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供给什么、谁来供给、怎样供给,要在全新的供给理念和机制下,更好地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内容供给平台,丰富内容供给品种,完善市、区县和街镇“1+17”供给网络,整合工人文化宫、工青妇和各类院校内容供给资源。以需求为导向组织内容供给,开展基层需求调研,建立需求供给目录和按需供给机制。积极推动文科融合,充分依托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开展内容生产与供给,探索点对点供给模式,让百姓第一时间享受文化服务。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新城镇发展导向,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供给统筹,将优质资源向郊区农村尤其是远郊倾斜。激活基层街镇、居委(村)自主供给资源,以形成对市、区县级供给的有效补充。特别要加强对大居(大型居住社区)、外来人口导入区、涉外人员集聚区、各类特殊人群的普适性、个性化内容供给,持续推动视觉文化、阅读文化、休闲文化等进家园、进校园、进公园工程,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个公民都能充分、均衡地享受到宜人惬意的内容供给服务。

三是以文悦人。最为根本的是组织开展好以市民文化节为重点的各类文化活动。据统计,有九成市民喜欢市民文化节活动,近七成期待文化休闲活动,五成期望大众化艺术演出活动。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基层文化更加具有动感和魅力,而且可以让市民在参与中受到文化启迪与习染。文化活动要有文化内涵,需对全市基层现有的各类文化活动加强梳理,对仅有形式而没有实际内容的文化活动加以控制乃至取消;文化活动要有文化品位,对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甚至庸俗的演艺活动严格依法审查和监管;文化活动要生态环保,开展有利于怡情益智、放松身心、陶冶心灵的文化活动,让人们在没有喧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活动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文化活动要有质的标准,也要有量的考量,上海文化活动的市场需求量究竟多大,市、区县和街镇究竟应设立哪些活动,应加强文化活动规律研判,从总体上加强量的统筹与控制,这有利于减少成本,防止活动的同质化竞争。此外,文化活动最关键的是要发动社会主体参与,大力培育各类社会文化活动主体。

四是以文泽人。基层文化是面向大众的文化,是与市民近距离接触的文化。现代都市人的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基层文化理所当然应承担起心灵抚慰、心理辅导和心态调节的责任,通过更加贴近人性、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看电影电视、阅读、唱歌、跳舞等方式,帮助人们建立起强大的心理释放通道。依托基层各类文化场馆,用文化的视角,探索建立文化心理倾听、咨询、辅导、矫治系统与平台,培训和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条件支持,让基层文化场馆成为市民近悦远来、调节心理活动、培养健康人格和心态的心灵驿站。

三、用改革杠杆撬动基层文化路径

基层文化建设,改革创新是前提,顶层设计是关键,丰富主体是根本,政策配套是核心,人才培养是支撑。

改革牵引,责负基层。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理念上,改变就基层抓基层的思维,站在全市全局高位上,用文化的思维开展基层建设顶层设计;改变为抓而抓的思维,坚持从打牢基层基础出发,用先进文化引领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改变命令型、保姆型的抓基层思维,坚持用平等式、互通式、倾听式思维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基层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是在职能上,立足基层发展方位,组织梳理职能,调整指导职能,完善管理职能,优化联动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发育与基层需求相适应的规划调控、氛围营造、市民文化节举办、文艺创作、基层文化治理等职能;建立职能目录清单,确定基层文化建设权力边界,理清政府、社会、市场与基层建设的关系,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总揽不包揽,将基层文化中承办性、操作性、微观性等事务性工作分别交给社会、市场和企业。三是在方式上,坚持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要领导总负责与分管局领导各负其责结合,发挥市局与区县局的积极配合,局内力量与社会专家智库结合,普遍推动与典型引路结合,统筹与分类指导结合;改变一锅煮方式,按照基层内在规律,分在屏映像类、在场图美类、在地活动类、在线媒体类、在纸创意类、在所艺研类、在馆文博类等不同类别,制定《关于加强对局属单位分类指导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蹲点帮带,利谋基层。着重从四方面丰富基层文化含量:一是推动基层抓好中央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的传达学习、宣讲解读,特别重视推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的学习贯彻。上海市文广局领导在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宣传辅导、释疑解惑、推动落实。二是推动基层从落细落小落实着手,用舆论先导、传统熏陶、知识教化、服务引领、市场撬动、环境营造、机制保障七种文化方式,推动核心价值观构建。开展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基层典型的挖掘与宣传,组织基层开展经验交流,制订基层核心价值观构建从本单位做起、从岗位做起、从自己做起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三是推动基层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在基层恢复和发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之间谈心传统,增强互相之间的信任、友谊与团结;在基层党建工作、业务建设、内部管理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四是推动各类美术、演艺、影视、动漫等机构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集聚国内外资源,开展“一带一路”主题系列展示、展览、展演活动;指导中华艺术宫等公共文化场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手段,开展“一带一路”宣发与推介;依托上海市文广局创作中心、群艺馆等平台,开展“一带一路”主题创作。

排忧解难,情系基层。为基层办好八件实事:一是组织上海市区两级文化主管部门深入全市基层文化单位开展大调研,了解发展现状,分析破解制约瓶颈,重点推动解决新开发区、大居、小区、外来人员集聚区、大型草坪绿地和公园文化阵地配套问题;建立上海市文广局领导、机关与基层定向联系点机制,经常深入联系点开展帮扶,组织试点,指导全盘。二是继续开展倾听企业活动,由上海市文广局领导带领机关深入企业,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倾听基层疾苦,回应企业诉求,确保企业的知情权、咨询权、建议权、参与权和发展权。三是推动基层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面向基层开门办馆,办好暑期青少年文化活动,建立和完善免费开放长效机制,优化免费开放品种,丰富免费开放内涵,拓展免费开放空间,提升免费开放能级。四是继续在上海市基层文化窗口免费发放非遗场馆、文博场馆、文化导览图和上海城市文化艺术手册,开展在校学子免费非遗展馆行活动。五是继续在上海市基层文化设施场所推进公共文化云建设,办好数字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对全市20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数字化改造,在郊区特别是远郊农村推进数字化放映,拓展免费露天放映网点。六是制定《上海市文广局推动“三会”建设工作方案》,推动上海交响乐团、中华艺术宫、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七是加强对基层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编发《上海公共文化资源申报指南》、《上海市级公用文化资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三级配送网络,调整配送方式,重点加强对各类特殊群体的优惠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基层的有效配置和精准投送,推动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八是用文化立法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抓好《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和《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在基层的执行,推进非遗保护立法、街头艺人管理立法。

科技撬动,网联基层。重点建好五张网:一是市、区县、街镇、居委和村四级公用文化服务网,明确四级在网格中不同的基层文化建设责任,明晰图书配送、美术培训、演艺辅导、非遗展示、人才开发等公共资源在网格中的共享路线图谱,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全市基层覆盖。二是面向上海全市、联通基层、惠及百姓的文化信息公开发布网,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向全市发布与基层文化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重大事件、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要购买服务事项等;推动和实施无纸化办公,第一时间为基层和百姓提供文化服务。三是以上海市文广局行政事务受理中心为基准点、以17个区县行政事务受理窗口为辐射点、以200多个街镇为延伸点的三级全市文广行政事务受理服务网,重点拓展街镇层面延伸网点的资料提供、业务咨询、数据统计、委托受理等便民功能。四是以上海文广局社会文化管理处、艺术研究所为依托的基层文化舆情传送网,建立全市文化系统、文化行业和社会文化舆情收集、汇总、梳理、分析和跟踪机制,建立双周上海市文广局局长办公会文化舆情通报、研判机制,确保重大文化舆情及时了解、准确掌握和有效应对。五是与基层文化建设紧密关联的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博文化、文化科技等重点工作督察督办网,建立督察督办负面清单和倒逼机制,坚持每月上网公布督办重点和任务完成情况,增强基层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氛围营造,乐送基层。创新实施三项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一为百姓添乐工程,引导各类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继续办好为基层、为市民所喜爱的节目,持续开展荧屏整治,提升节目品位,以2014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办节机制创新为引擎,研究制定促进上海电影更快更好繁荣发展的财政投入、税收激励、市场拓展等七项政策,开展电影艺术基层普及活动;整合上海市剧场资源,推动环人民广场剧场集群建设;推动在基层唱百首歌、读百本书、看百部戏(电影)、讲百个故事、写百篇文活动。二为城市添彩工程,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开发改造中,更充分地融入文化元素;联手区县、协调相关部门,用文化的视角推动做好新一轮基层文化发展规划;依托上海文化智库力量,开展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调研,研究提出加强上海公共艺术的对策举措,推动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进入世界城市能级。三为基层添料工程,结合美好城市、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更好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郊区和基层倾斜,推动市区间、区际间、城乡间文化均衡发展,研究制定均衡发展政策,完善15分钟服务圈格局,推动解决远郊居委和村级部分文化设施空转、内容品种单一、管理人员缺乏、场所运力不足等问题。

社会参与,力合基层。具体做好六类主体丰富工作:一是丰富基层融合类文化主体、重点推动面向基层的文化与金融、科技、教育、商旅等的融合,丰富具有基层元素的融合内涵,创新适应基层特点的融合路径,务求取得基层文化融合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丰富基层市场类主体,发挥自贸区开放平台及迪士尼、梦工厂等国际知名品牌对基层文化开放的带动作用,支持影视类、演艺类、动漫类等更多主体参与基层文化市场繁荣工程,推动基层文化理念由封闭走向开放、文化视野由脚下转向天下、文化行为由保守转向时尚、文化路径由基层转向更广阔空间。三是丰富基层社团类主体,赋予文化社团更多的基层文化责任,指导上海全市385家社团不断加强思想、业务和能力建设,更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文化建设和治理中的作用。四是丰富文化行业协会类主体,筹备和推动成立上海视听新媒体、上海市动漫、上海文物拍卖等行业协会,从制度层面发挥其在行业协调、行业培训、市场拓展、行业自律和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五是丰富基层文化治理类主体,从法治文化思维出发,围绕基层文化内容治理、基层文化环境治理、基层文化秩序治理等治理重点,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监听监看队伍、电影内容审查队伍、网吧义务巡查员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六是丰富基层文化民生类主体,通过更加富有吸引力的政策设计,动员和吸引国内外多元社会主体以捐赠、投资、合办等形式参与基层文化民生建设,形成基层文化民生建设的整体合力。

输血强脉,根壮基层。着力抓好四支队伍:一是以思想、政治、道德、业务、作风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各级基层班子建设,对班子成员加强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考核,确保基层班子成员在政治上、道德上和廉洁上守住底线。二是以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为目标,突出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年轻干部现状、结构和需求调研,建立基层年轻干部开发、引进和调用机制,通过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年轻干部到郊区,尤其是远郊基层建功立业。三是围绕基层重点文化门类,依托院校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岗位学习、海漂人才关爱和推星等举措,着力为基层文化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公共文化服务类人才。四是以基层为镜子,重点加强善于谋划、精于指导、亲民爱民的机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帮助机关干部提升学习思考能力、问题导向能力、调研分析能力、破解瓶颈能力、创新开拓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和抓好落实能力。

机制保障,惠在基层。推动制定九条抓基层机制:一是规划机制,从上海基层文化建设需求出发,研究制定上海市文广局领导和机关抓基层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抓基层的目标、任务和举措,确定区县两级抓基层的权力边界与职责分工。二是责任机制,确定上海市文广局领导和机关在抓基层中的主体地位,对抓基层的方向、重点、时机、人员和时间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目录清单,提出明确要求。三是统筹机制,对抓基层力量实行优化组合,力求多组织联合工作组,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形成抓基层整体合力。四是跟踪机制,对集中抓基层情况要写出专题总结报告,对在抓基层中发现的问题,要逐条研究解决办法,能现场解决的不带回机关,一时不能解决的加强跟踪,直至解决为止。五是督办机制,将抓基层工作列入督察督办重点工作范围,每月在上海市文广局局长办公会上对督察督办结果给予通报,增强抓基层工作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六是问责机制,对抓基层图形式、走过场,在基层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彻底,导致基层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视情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七是评估机制,组织上海市文广局领导、机关及社会专家等参与抓基层工作成效评估,对抓基层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评估结果在局长办公会上通报。八是调研机制,将基层调研作为调研工作的重点内容,鼓励和支持各业务部门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基层调研,年度组织基层调研成果评比,汇编调研报告。九是激励机制,坚持上海市文广局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鼓励和支持上海市文广局各机关经常深入基层,将深入基层情况列入局领导、局机关年终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将抓基层的创新举措、成果列入局创新奖评选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