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文化馆



  •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教育实践
  • 文化资讯
    • 通知公告
    • 信息要闻
    • 基层风采
    • 他山之石
    • 群文记事
  • 网上服务
    • 场馆预约
    • 线上报名
    • 志愿服务
  • 非遗保护
    • 非遗资讯
    • 非遗鉴赏
    • 非遗项目
    • 非遗传承人
  • 数字资源
    • 群星奖优秀作品
    • 艺术赏析
    • 云辅导
    • 慕课
  • 联系交流
    • 本馆介绍
    • 征询互动
非遗保护
  • 非遗资讯
  • 非遗鉴赏
  • 非遗项目
  • 非遗传承人
  • 当前页:首页>>非遗保护>>非遗项目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主要流布于安徽省皖西南广大地区。清代末期,黄梅调与安庆市怀宁县等地区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

    安庆市文化馆
    4799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桐城歌

    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庆桐城的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三大类组成,具体……

    安庆市文化馆
    1340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孔雀东南飞传说

    怀宁县小市镇,又名小吏港、焦吏港,是孔雀东南飞传说发生地。传说源于汉末庐江小吏焦仲卿和当地女子刘兰芝的相爱殉情故事:东汉建安年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娶本地刘兰芝为妻,……

    安庆市文化馆
    4816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文南词

    文南词是流行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早于采茶戏和黄梅戏。文南词,又名文词腔,剧种名称,取其主要声腔文词、南词首字组成。文南词唱腔……

    安庆市文化馆
    4717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岳西高腔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而形成的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着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

    安庆市文化馆
    4702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望江挑花

    望江挑花是流传在望江境内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它源于唐朝,用麻与发为材料,制作祭祀供品,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为原料制作,用于生产衣饰及家庭器用装饰制品,并逐渐形成每家……

    安庆市文化馆
    4847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桑皮纸制作技艺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岳西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当地的土特名产。该纸因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后冲……

    安庆市文化馆
    4764
  • 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览表

    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 黄梅戏 安庆市 桐城歌 桐城市 孔雀东南飞传说 怀宁县、潜山县 桑皮纸制作技艺 潜山县、岳西县 岳西高腔 岳西县 望江挑花 望江县 文南词 宿松县 省级非遗项目……

    安庆市文化馆
    4881
  • 安庆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

    六尺巷传说 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一吴姓人相邻,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为此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张家人……

    安庆市文化馆
    4991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 版权所有:
  • 安庆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亿网科技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2021 安庆市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湖心中路8号 邮编:246003 电话:0556-5891599 传真:0556-8727282 邮箱:aqswhg@126.com
网站备案编号: 皖ICP备20005983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