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桑皮纸制作技艺
- 2018-09-01 15:15:18
- 阅读:10949次
- 安庆市文化馆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岳西地区就开始生产桑皮纸了,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该纸因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后冲、毛尖山等地,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具有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等特点。该纸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艺品。古时生产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俗称仿宣纸。该纸可书、可画、可裱,既是从事书法美术创作的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社难能可贵的纸张材料。上世纪80年代国家档案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对潜山、岳西桑皮纸通过使用和鉴定,予以高度评价。

2004-2005年故宫大修时,潜山官庄镇和岳西毛尖山乡生产的桑皮纸在20多家纸样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倦勤斋用纸”纸例。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