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岳西高腔

  • 2018-09-06 15:16:24
  • 阅读:7958
  • 安庆市文化馆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而形成的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着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

      岳西高腔是安庆市岳西县独存的稀有剧种,由明代青阳腔沿袭变化而来,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明末清初,文人商贾溯潜水、长河将青阳腔传入岳西,当地文人围鼓习唱,组班结社,促成了岳西高腔的初步形成。其后的外来职业高腔艺人对当地艺人舞台表演的系统传授,又推动了岳西高腔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富有自己特点的声腔剧种。

      岳西高腔艺术遗产丰富,其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基本活动形式都自成体系,风格独特。通过对岳西境内民间抄本的发掘、搜集、整理,已累集剧目120余种,250多出,可分为正戏和喜曲两类。其中正戏占绝大多数,包括《荆钗记》等南戏五大传奇剧目的精彩折子,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价值,其最大特征是继承了滚调艺术并发展成畅滚。喜曲所唱均为吉庆之词,主要用于民俗活动,是岳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岳西高腔的音乐体制基本属曲牌联套体,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帮、打三位一体,风格古朴。艺人以独有的箍点标记指导唱腔,传承艺业。

      岳西高腔的演唱包括围鼓坐唱、舞台表演和在民俗活动中表演三种形式,有严格而成熟的程式规范。它全面融入境内各民间灯会,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